祸从天降
2002年8月31日中午11时,来自澄城县城河矿务局建安处的武梅花携着右腿残疾、年仅14岁的男孩范星星来到早报,她拉住记者的手说,是贾平安救了她孩子的命,贾平安使她全家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有了贾平安的救助和鼓励,孩子才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让记者无论如何前去采访贾平安。望着满脸企盼的武梅花和她的孩子,记者点头答应。 2002年9月2日,按照武梅花提供的地址,记者敲开了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村贾平安家的门。不到40平方米的屋子,黑乎乎的很阴暗,一床破旧的军用棉被,一双铁拐靠在床边,一个男子正低着头,抬起一小男孩的腿在仔细检查,神情专注,连记者来到身边也未觉察。 给孩子检查完后,该男子才抬起头正好和记者四目相对,惊愕之余,记者忙说明来意。只见他一边用手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熟练的架起双拐,张罗着倒水,但在家徒四壁的房子里,却始终未找出像样的杯子来。 病人的母亲和孩子千恩万谢的走后,他把记者请进另一间屋子。爽快、乐观地道出了他39年来与血友病顽强抗争及资助104位的血友病人的真情故事…… 1963年2月,伴随着一声响亮的的啼哭,贾平安出生在徐州一个农村家庭。一直盼望生个儿子的父母,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在他生下的第6天,父母给他起名叫平安,希望孩子终生平平安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命运之神将平安善良的梦击得粉碎,就在平安出生第9天,因感冒打针的小平安拔下针头时,任凭医护人员怎样采取措施仍止不住血顺着针眼不停的往外冒。随后,平安身上出现紫斑,经辗转当地几家有名气的医院诊治,贾平安患的是血友病,当时根本没有办法医治,惟一的办法就是要输入当天的新鲜血液才能保命。父母闻听,如五雷轰顶,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父母起名字不但没有给孩子带来平安,却从此为治孩子的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原本一个充满温馨甜蜜的小家从此陷入困顿之中。为了治病,父母遍访全国名医,寻找偏方,但都没有奏效。在平安5岁时,父母又为他生下了弟弟,更不幸的是弟弟也患上了血友病,本来贫困的家庭从此雪上加霜。 与病魔抗争不认命 1975年,13岁的贾平安离开了徐州农村,随父母来到了西安。看到和贾平安同龄的孩子背着书包高兴地上学,贾平安的父母暗自流泪。托人找校长,学校都以贾平安患有血友病为由而拒绝接收。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平安的父母一筹莫展。一晃又是多年,在平安满18岁后仍然没有迈进学校的大门,亲眼目睹父母为他上学而不辞劳苦,再加上还要到处求人借钱,平安也背地里抹泪。随后在一收破烂的手里讨来了一套小学课本,开始了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自修文化课的艰辛自学里程。 有了这套小学课本,平安如饥似渴,请教初中的学生和邻居讲解。关节痛疼难忍时,他便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默默背诵,住院输血时,他将书本带到医院,让护士和大夫讲给他听,医院的大夫和护士都为之感动。靠着坚强的毅力,贾平安居然全部掌握了初中文化知识和一般的英语基础知识。 学到了文化知识,贾平安更加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翻阅报刊,剪辑关于血友病的资料,随时随地关注国内外关于血友病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情况。平安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血友病一定能治愈。从此购买关于血友病知识的书籍,是他定期做的一项工作,给国内著名血液病专家写信请教,使他对血友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用自己做试验为众多血友病患者谋福 通过请教专家、学者,平安心里突然产生了奇怪的想法,何不将学来的知识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呢?即使有什么不幸,也可以为国内研究血友病的人士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从此后,平安不去医院治病,用自己所掌握的血友病知识为自己开处方,在家里自己补血,打吊瓶,效果居然比在医院还好。一次在自己的身上再次试验时,他发现有一种专治血友病的补血剂,可以取代输血,心里万分激动。立即和厂家联系,借钱将针剂空运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贾平安终于在自己的身上发现了治血友病的有效方法,消息不胫而走,“平安能治血友病”,不少患者纷纷前来求助。 家住西安市新城区二马路的李均(化名),出血后止不住,大夫给其下了病危通知书,李均的母亲泪流满面向医生跪了下来,深受感动的老护士让她去找贾平安。当李均的母亲匆匆赶到平安家时已是晚上11时40分。平安见状当即将药送上,并告知使用方法。次日,李均的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李均的母亲在平安面前长跪不起…… 平安能治血友病的消息霎时传遍省内外,来访、来治病的病友有增无减,然而贾平安的经济却因多次的资助而日渐困难。 靠妻子摆摊资助病友 贾平安的名字从此传遍了每个血友病人的耳朵,本省的、外地的、信件、电话不约而同地向贾平安飞来。也就在此时,平安的弟弟于1990年因脑出血而离开人世,丢下孩子和一个没有工作、没有户口的妻子。即便是一个健康的人,也经不住这沉重的打击,然而更大的打击是在弟弟离开人世的那年10月23日夜晚,平安突然腹疼出血,膝关节又出血,形成了溃疡,久不愈合。虽说保住了性命,但从此贾平安却失去了左腿。 为了抚养弟弟的两个孩子,在众多好心人的撮合下,平安和弟媳生活在了一起。 看到入不敷出,家庭陷入困境,农村出身的媳妇干脆在外面摆起了地摊。妻子起早贪黑奔波在外,一分分辛苦挣回的钱,又被贾平安用于为血友病患者邮寄材料,帮助更多来家里求医的血友病人。本身就债台高筑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但贾平安在通过自身试验发现的可用来代替输血的补血剂,却为无数个血友病患者省下了可观的费用。对此,他的妻子毫无怨言。遗憾的是,记者三次采访贾平安,都未见到他善良的妻子。 开通家庭热线 “活一天就要帮助别人一天,即便是死了也不遗憾。”贾平安很乐观地对记者说。 通过不断探索和自身试验,如今的贾平安已是半个血友病专家,他自己非常清楚,生命还能留给他些什么。 如今,受贾平安资助的血友病人就有104人,但大量的来信和来自千里之外的造访者,使贾平安如坐针毡。为了能让更多的血友病人省钱、省时,贾平安于2001年4月17日开通了“血友病患者热线”,这天也是“国际血友病日”。义务热线的开通为贾平安和更多的血友病患者,搭建了一个充满友情的电波空间。 家庭热线开通后,贾平安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有患者和他交流。澄城县矿务局建安处的武梅花,就是通过热线及时与贾平安交流,才使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后,这部被血友病患者亲切称为“生命热线”的电话在更多的血友病人中流传,甚至不少医院的医生遇到血友病人也会推荐这个热线。一有最先进的治疗资料,贾平安会马上通过热线,迅速告诉血友病患者。为此,贾平安每月都要支付上百元的电话费、邮寄费。不少患者通过热线,看到了希望,重拾生活的信心。经常和贾平安联络的王金岚和王文荣告诉记者,贾平安给别人幸福,自己却从来没有向患者索要过什么。 贾平安告诉记者。只要他还活一天,他就要为血友病人奉献一天。他打算为和他联络的血友病患者建立档案,和省内外医院沟通,准备建立一个“血友病患者之家”,以便更多的血友病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或自救。 他说血友病虽罕见难治,但只要积极治疗,不会影响寿命,重要的是树立信心。 血友病患者视他为朋友 当记者来到贾平安家时,一眼就看见了墙上挂着的四五块牌匾。“传授知识,恩同再造”,“我们永远忘不了您”,这些都是其他血友病患者送给贾平安的。自从成立了中国血友病病友联谊会陕西联系处以来,贾平安的心就与300多名病友紧紧连在了一起。2001年,他又开通了血友病热线,义务给全国各地的血友病患者联系医院、讲解咨询、联系救助,甚至帮助身边的血友病人打针。为帮助病友治病,他常常在医院一待就是一天。他说:“自己就好像是这些病人们的家长,能为他们服务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 病榻上仍不忘帮助病友 2003年10月,贾平安被医院诊断为腹腔腹膜部位出血后,就卧床不起,只能靠年迈的父母和贤惠的妻子照料。昨天,当记者见到他时,躺在床上的贾平安腹部已经肿胀得很大,气色看上去还不错,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了些许焦虑和不安。他说,现在我的腹部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只要破一点就可能送命,而现在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动手术。可找了西安好几家医院的专家,都说手术风险太大。就是能做手术,三四万元的手术费他也支付不起。 他放心不下就是病友们 虽然如此,贾平安在病榻上还在尽力帮助其他病友。每天他都会接到三四十个咨询电话,半夜一两点还有人来求助,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如何处理。采访中,他不停地念叨着,应该将一些治疗资料寄出去,还有几个咨询电话没有回。就在记者刚准备离开时,一位姓张的男士焦急地赶到他家咨询。贾平安向他耐心、详细地讲解了护理知识和如何向美国有关机构申请救助。这时的他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只有当身旁的母亲提醒时,贾平安似乎才意识到,自己已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了。他说:“我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那些病友了,万一我不在了,他们该找谁呀?为了他们,我也要争取多活些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