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519|回复: 0

于丹: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有烦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9 16: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十·一期间,于丹登陆北京卫视,趣品人生。而她的新书也于同期推出。在新书中,于丹为读者讲述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她还说,自己的新书是为读者搭建了几座“中式亭子”,让大家在旅途中停脚。《于丹趣品人生》共分七部分,对应于七天的讲座。这七部分分别是“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下),“酒之品”(上、下),“琴之趣”(上、下)。
  在人人都说亚历(压力)山大,到处都缺乏幸福感、安全感的今天,本报特约记者采访了于丹,让我们听听于丹是怎样理解压力和烦恼,寻找和谐和幸福的。
  南方日报特约记者 张 弘
  在有“意义”的同时,也要有“意思”
  南方日报:你这本书和你这次的讲座,是希望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保持宁静,比如,通过品琴、茶、酒的方式,那么,你自己理想生活状态方式是什么样的?
  于丹:其实我这本书,也是我这几年跟大家交一份卷子,这里真说到理想的状态,我说人在忙碌,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在玩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其实我认为生活全是意义,一点没意思的话,是没意境的,但是你要是游手好闲一点意义都不创造的话,我觉得那也说不过去,所以我所期待的意境就是意思与意义的平衡,这就是我理想的状态,然后咱不空对空的说,说说我最近都在干什么,我今天上午讲课去了,但是我是昨天深夜才从新疆飞回来了。因为新疆师大开学,他们的人文讲坛希望我去讲课,我作为北师大的老师,义不容辞我肯定得去讲。
  但是讲课这件事,我也不能说讲完就回来,我还得很欣欣然地想,九月的秋色,新疆北疆是何等令人心驰神往,所以我飞乌鲁木齐当即转机就去了喀纳斯,喀纳斯的风光他们说随便相机掉地下,马蹄子碰了快门,这照片都能获奖,喀纳斯就真的是这样……
  那一刻我的感动是什么,这个村镇这么早起来做饭,是因为孩子们要去上学,这里的牛羊要去山上吃草,这里花草树木都因为季节的流转而呈现了另外一种颜色,这一切让我们知道这个地球上不仅仅有人,不仅仅有我们,还有太多的生命在分享一个季节,这个地方好就因为不是遗址,它不是一块化石,有人气,有生机,所以我在那里看着那个镇子看着牛羊都感动不已,就是因为你觉得我在那里开车,一会儿一群马,一会儿一群牛,一群羊,都是几百只,络绎不绝从哪儿过去,你就只能停车,所有人都是笑笑的看着它,没有人摁喇叭,就想咱们要是在二环、三环上,堵成这样得气成什么样,觉得人跟人都在争夺着时光,因为我们要创造自己的价值,谁都挺把自己当回事,不能耽误这点时间,但是你跟牛羊你会油然而起敬畏之心,你不敢在它面前如此狂妄,因为这本来就是人家的地盘,所以,人到那个地方会换一个思维坐标。
  那儿的朋友说你怎么不春天来,春天我们满山都是鲜花,我之所以爱秋色胜于爱春天,因为花大多都是草本的,她顶多在这个大地上披的五彩斑斓,但是秋天木本的植物把一树一树的树叶,招摇燃烧成为漫山遍野的花朵,这多豪奢,多高大啊,不计成本一望无边,这就是中国辽阔的北方,所以有时候看鲜花,春天我爱去南方,但是秋季我要去北方,因为中国古人说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在春风的时候人思维都很轻盈,我老在想孟子说要仰天地浩然之气,秋色不是养气最好的季节吗,我干嘛不去喀纳斯呢?所以我一早从金黄色的白桦林里经过,第二天去喀纳斯湖边,看到那种蓝到让你心颤的水,那种水的蓝在西部你才知道什么叫蓝,看它的天,看它的水,看它24色阶跌荡和融成最后一个润玉一般那种蓝的让你心颤的感觉。
  我还去了西北第一哨白哈巴哨卡,那个哨卡迎接我的最高长官是一个年轻的小连长,小连长说你给我们的战士讲讲,他们都在等你,我进去看到那些脸色黝黑黝黑的小伙子,他们笔直的坐在那儿,我几乎是我讲过的最小的场子,他们常年戍边就在那里,他们真是把自己就安顿在一个一个最艰苦的边防上,我那天住在了白哈巴哨所,那里没有电,他们要自己发电,他们吃的东西都是种出来的,所以他们骄傲地带我看一个风景说,我们的金瓜廊,那是他们的装饰,但那也是他们的粮食,小南瓜整个一个走廊,他们自己种的。
  但是他们也是对中国的文化的根有一种认同,我看着年轻的脸,这跟我教的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差不多,他们都是同龄人,但是这些人在为国戍边,在那么美的自然中走到这个地方,他们牵着他们的军马,带着他们的军犬,带我直上五号界碑,站在界碑那里再往前就是哈萨克斯坦,这是中国西北的第一哨,我觉得我能去跟他们聊聊,讲一讲,我觉得他们给了我一种非常深的震撼。我跟你说的是从现在倒计时前三天我的生活,我认为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
  南方日报: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你怎么解决?会抱怨吗?
  于丹:我很忙碌,但是这种忙碌之间我会有我自己的一种平衡,忙碌之后我会回家养养心,回答我女儿各种问题,我特别喜欢回答我女儿的问题,因为她能教育我太多的事情,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问出的匪夷所思的话,现在我跟她爸爸说完话的第一反应,本能就说对不起,你等着,我去上网,我得去查,我们不敢随便说,比如我在冬天吃一根冬虫夏草,我女儿就说,妈妈冬虫夏草在春天和秋天是什么呢?我哪儿想过这个问题呢?我就得赶紧去查冬虫夏草在春天和秋天是什么,因为它确是个问题——这就是我的生活。
  如果没有烦恼,或者没有自己看不透的事,那我就入土为安了,我一直到我入土的前一天,我都有我的烦恼和猜不透的事情,而烦恼会随着入土会终结。生活的趣味是什么,就是还有烦恼,还有猜不透。这些年到处都有算命大师,我老会遇到一些朋友,特别恩宠请了一个大师,说于丹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找他算的人都排到两年之后了,你有什么事情赶紧问他,我就跟人家聊天,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可问的,我觉得我活在当下就好,我不太想让他说我的未来,他如果说准了,我现在就提前知道了,那有什么意思,我会过到那一天的,如果不准的话,那多干扰我啊,我干嘛要知道未来呢,我只知道我在当下有良心的活着,我在未来有梦想和憧憬,我就这么走,我觉得猜不透也是人生的味道,猜不透说明你有限年华无限事,你还可以有太多太多的有趣,至于说烦恼,至于说抱怨,这个东西人都会有的,有了怎么办呢?其实我有很多烦恼,但是我确实不是特别喜欢抱怨,因为我觉得抱怨这件事不是个好东西,它让别人也很烦,让这件事没有多大的改观。
  有的时候我相信转化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又说到了孩子,那么小一个孩子她也烦恼,她在幼儿园做手工,自己拿回来爱不释手,特美,有一天我听她在她的房间里咣当一声摔了,哇一下她就哭了,跑进去一看,她没摔坏,花篮摔坏了,孩子哭得可伤心了,后来我就说你别哭,妈妈试试让这个花篮比以前还要好看,她说那怎么可能呢?我说咱试试,有好多的纸边,小碎块都没扔,我就把盒子拉出来,拿她的胶棒,小剪子,剪了一个菱形,贴在花篮上,刚好把口子挡住了,然后剪了好多满天星的绿色,粘在旁边,再剪一个绿色的菱形,粘完了以后确实比以前漂亮,我还记得我女儿才四岁多,她特有哲理的跟我说,她说妈妈我明白了,哭是无能的表现,后来她一见到什么东西坏了,她就说,这一定能比从前更好。所以,有烦恼,但尽量少抱怨吧。
  有烦恼,但少抱怨
  南方日报:米兰·昆德拉有一个小说叫《慢》,里面写到一个骑摩托追求快速度的快节奏现代年轻人,也写到了古代有一个生活节奏特别慢的骑士。现代青年的快生活故事特别狼狈,而古代骑士的慢生活特别美妙。我们现在是一个节奏非常快的时代,怎样才能寻求一个办法让它慢下来?这个慢是完全的心理感受,还是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实现?
  于丹:你这个问题问到了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我最早想办法让自己找慢下来是什么方式?是在心里唱昆曲。我从小听昆曲,昆曲很慢,后来在好多特别心急气躁的时候,比如熬着有些不想开的会,或者我不想待但必须待着、还得气定神闲的,我怎么办呢?我就在心里自己唱昆曲吧,还没唱完呢,散会了,挺好的。
  人真得找点仪式,就能慢下来了,心里就安静了,我为什么在30岁以前,不爱茶,不爱古琴?就是觉得这个东西太慢了,太静了,跟我当时的生活节奏,跟我自己的内心状态的缘份没到。人到40岁以后就更忙了,需要非常慢的节奏来平衡,因为慢完了以后我会快的更有动力,其实人慢下来,是为了达到一个平衡,我老相信人有很多东西总量是等份的,你要是有特别快的地方,很多东西你身体老循环的话,人不就耗死了?就是慢一点找到一个调节与反差。什么事能慢?我最早挺迷泡茶这个事。我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我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穿着睡衣烧矿泉水,我刷牙、洗脸回来,这个水就正好烧开了,我的紫砂小壶里就放上茶叶,喝着早上第一泡茶,就觉得把阳光沏进去了,然后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从容容想这一天的事。即使是早晨上课前,我都先沏茶,我越是觉得特别紧张的时候我越得喝点茶,因为它让你的心慢慢降下来了,大热天,夏天起来一身汗的时候,我也得喝茶,因为喝茶之后,我觉得比喝冰镇可乐更降温,更舒服,更解渴。但是20岁的时候我就一定不肯相信,我喝冰镇的多解渴。人的生活方式,在你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下,会有变化,不到那个时候可能体会不到。
  我还想说体会不到的时候不必勉强,不必说我非得怎么样,我觉得,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可能在道德标准上还有一些规范统一的标准,但是在生活方式上,统一的标准越来越少,它就是看每个人的一种修炼和缘份,但是慢下来这件事情是2011年中国的一个主题词,因为大家知道,快了是会追尾的。
  慢下来,快了会追尾
  “不亦快哉”是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面找到的
  南方日报:你把自己的这本书比做搭建了几座亭子,让行人进来歇脚。当一个行人肩膀上的负担过重,走到亭子都要费很大劲,对于这样的跋涉者,你又如何帮助?
  于丹:这也是社会普遍现象,为什么说要找到零成本的(方式)?我在这个书里引了一些例子,其中包括金圣叹的33个不亦快哉,你知道他说的不亦快哉是什么事吗?就是寒风萧瑟的时候我在屋里念书,我在破屋子里总听闹耗子,我心里就生气,不知道又咬了我什么书,不知撕了我什么衣服了,突然见一大猫在旁边,目光炯炯,屏息静气,这猫扑出去,然后听见一声,耗子没了,他就说不亦快哉。
  在家里突然有一个朋友来了,好久没见,他一看这朋友来了,来不及让座寒喧,他就跑进屋,一把抓住他老婆说,你告诉我咱家还有下酒钱吗?他太太很贤惠,把下个金錾子说这个给你吧,他一看金錾子够我们俩喝三天的,不亦快哉。他们家富不了,来个客人都当老婆的首饰,他也挺乐。看人家放风筝,风筝线断的不亦快哉,这就是顽童心理。然后说自己当县官打退堂鼓,下班了高兴。欠人家一屁债,最后把债都还清了,这天觉得也挺高兴的。
  实际上这33个不亦快哉我都挺感动的,我们生活都不容易,身上的担子有轻有重,咱都在这条路上,总得想办法让自己轻盈点。一方面我不认为说我这本书就是灵丹妙药,我从来不对自己的东西期许太高,没有一本书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一下子醍醐灌顶,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的文化到今天是如此多元,每个人从方方面面得到启发的,只要高兴一点,在生命中找到更多的不亦快哉,我觉得就行。我特别喜欢林语堂,我在书里说了很多林语堂的东西,林语堂曾经说,中国人是世界文明的伟大的悠闲的民族,他说美国人是世界文明的伟大的忙碌的民族,他说美国人似乎有三大恶习,就是讲求成功,追求效率和准时的时间。这叫三大恶习,可是我一看,我们现在都开始羡慕美国人休闲,从林语堂先生到现在不到一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已经变成了伟大的忙碌的民族了。
  所以,怎么能让我们的悠闲的生命质地重新唤醒呢,能让我们的生命里多一些不亦快哉的时刻,那无非都是一些穷困潦倒、捉襟见肘的日子里面找到的那种不亦快哉吧?我在这个书里很希望跟读者沟通的是一个生活态度,你要想让自己轻松的话,你会寻求办法的,我们每个人在一个起点上寻求自己不同的出路。
  制度的建设不是文化能解决的
  南方日报:现在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对于那些生活贫困的人,比如上不起学的人们,还有毕业工作养不起自己的人,你想说什么?
  于丹:今天这个社会,大家都生活在两条线的体系之内,第一条是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保障,它保障公民的公平与安全,最上面一条线是以伦理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它提升我们的内心自律和幸福感,其实从我以前讲的内容,到这次讲的生活方式,都是上线里的,都属于确保了生命的安全和基本尊严之后,我们在生活当中调节自我的情趣,要不怎么叫趣品人生,因为是有趣的事。
  但是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去完善底线,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呼吁、要建设,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完善,让它更公平,更尊重每个公民的尊严和自由,更公开,更透明,确保我们的底线更扎实一点,其实这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事情永远不是道德伦理的界面所可以替代的。一方面我自己在文化普及,但是我不愿意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如果我们说文化就能拯救一切,文化就能够让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欢心烂漫,那是一种虚伪,因为我相信文化会改善人的内心,但是整个这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其实还依赖制度的整体提升。
  得知道自己是谁,别为名所累
  南方日报:登陆百家讲坛之前,你是北师大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上百家讲坛以后,你的名声传遍海内外,也有一些利益随之而来,对于这些名利,你是怎么处理的?
  于丹:坦率说,对于名利我不刻意追逐。因为我觉得,生命随缘就好,刻意回避和刻意追逐是一样的。我只知道,我印在名片上的,只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这就够了,这是我的身份,别人说你怎么样,其实你可以先不去管它,
  但是你说名有没有好处?有的时候大家说你赶紧呼吁一件事,比如关于慈善的,关于妇女救助的,关于儿童的……有些是特别小的群体,比如白内障、血友病的时候,如果你用好了,用在好事上,知名度也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我自己从来不滥用这个“名”,我女儿上学了,我跟她爸爸说,你可能操劳一点,孩子这几年只能你去开家长会,我不希望别人说这孩子是谁的孩子,名如果用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孩子的拖累。我女儿是个特乖的小孩,一上学的时候,乖乖坐在窗口,过两天回来,好孩子有好孩子的烦恼,她说我们班就两个特别闹的小男孩,老说话,老师把我放在他们俩中间了。我说他俩还说话吗?她说他俩还说话,而且还拿尺子打我后脑勺,她姥姥就很心疼的说,你要不要问问老师,我说不管,她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了,这些事情让她自己去适应,别人对她怎么样,就是一种人际交往,她要能在说话的小孩之中还能做一个好孩子,这不是给她创造一个环境么?老师又没有歧视她,还是把她作为一个好孩子搁在那儿的。咱总不能为调一个座位还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吧?
  名这个东西,它已经来到我身上,我要是说深恶痛绝我觉得挺做作的,但是不要让名利之累去累及自己的家人,更不要累及更多的人,把握好这个分寸就行了。大学的课你照样得上,你自己是谁,你得知道——这就是我现在的态度。
  ■链接
  于丹谈四季喝茶
  中国人春天、夏天都喝新采的不发酵的绿茶,为什么呢?它含有最多的茶多酚,里面有最多的维生素,断去了青色,马上就开始让你喝进口,降噪、去火,能够跟春夏这个燥气上升的季节,在人体里达到平衡。秋分一过,大家就开始喝乌龙茶了,因为乌龙茶是半生半熟的半发酵茶,它恰好就是介乎最冷和最暖季节之间温润的过渡。等到寒冬天大家都喝熟茶,浓浓的红茶,熟普洱,在最萧瑟的季节,用最暖的茶来平衡人跟自然。
  于丹谈旅行
  一个人不去亲山临水,没有办法去体会整个自然造物给我们的场,我一直很喜欢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地是有精神的,它的精神是什么,你不去山巅水涯怎么能体会呢?人如果不像苏东坡那样去登庐山,怎么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纠缠一件事往往是身在此山中,没那个高度你不可能换角度,人不像陆游那样去登山临水,不可能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眼前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如果不像李白去登山的话,不会知道“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不像杜甫那么登山的话,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怎么能体会到临绝顶的意境?
  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不大,登上泰山而小天下,觉得天下也不大,这是为什么呢?人拥有了高度就有了同比例的眼界,所以山水浩荡一直都在,是我们躲在楼房不去亲山近水的,我希望我们找到一种宜适感,它是中国式的,它是低成本的,它是一种带有仪式的,我们找到这一切的时候,可以让我们今天这种疲惫、繁忙、喧嚣得到平衡而已,这不能说这一切都不要了,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多元选择的时代,每个人都很忙碌,我也不能说大家浪掷浮生,我们都不建功立业了,停一停是为了再上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血友风采

友联网创业群:31044219

记得备注自身情况 不然不通过
© 2001-2013  友联网  Powered by 友联网(常州)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4132633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