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471|回复: 0

慈善网店的兴起让血友病患者看到了网上创业的希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1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过去一年善淘网所筹集的30多万元善款中,有61%作为“公益援助基金”,被用于支持来自合作机构的15个公益项目,而剩余的39%则作为“慈善商店发展基金”被用于支持慈善商店这个公益平台本身的发展
  NBW记者 徐堃
  保险专业大二学生孙路这样概括自己的生活:“每天80%的时间泡在网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从网上购买”。这种标准“宅女”式的生活方式对越来越多人而言已不陌生。网络生活方式的剧变,支持了公益慈善模式的变化。
  比如最近,孙路发现自己不仅能在网上买便宜东西,还能参与网络公益,“以前没机会了解这些公益机构和活动,现在发现点击一下鼠标就能送一份自己的爱心。”
  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200多家公益网店进驻淘宝,其中143家活了下来,包括基金会2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团80家,其余是尚没有身份的草根组织。数字的背后,折射着公益组织与电子商务联姻的酸甜苦辣。
  公益组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扩大慈善影响力,成为日益主流的公益模式。而向上生长的公益机构做大网络慈善蛋糕的尝试,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草根公益网店在与品牌慈善机构的不对称市场竞争之外,也面对着公益与商业的矛盾博弈和电子商务平台模式自身的束缚。
  “善淘”的道路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
  善淘网,中国第一家在线慈善商店,《善淘网2011年全年度透明报告》显示,在成立的过去一年里,共筹集基金306040元,综合产生相当于718860元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指通过善淘模式,6000余位善淘会员们,20余家企业伙伴的公益行动对社会所产出的综合效益,通过5个可量化的指标予以计算。
  善淘网采取通过销售企业及个人捐赠的闲置物品、各类公益商品及公平贸易产品的模式,协助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进行在线筹资。
  2011年1月1日,六名有海归背景的联合创始人,开始了用商业的方式做慈善的尝试。 周贤,善淘网CEO,MBA及伦敦大学公共服务政策硕士学位,拥有多年商业管理和市场经验,创办过数家企业。
  2006年,周贤的一名网友耳朵给他推荐了一本书《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改变了我整个人生的轨迹。”周贤说。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社会企业的概念来自于英美等公民社会和公益理念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它更倾向于在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的前提下,通过商业模式赚取一定的利润来‘自给自足’,这种新型的商业与公益结合的模式迅速吸引了我,并帮助我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周贤讲述了创办善淘网的初衷。
  周贤说:“善淘网的独到之处在于为中国的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提供一种全新的网络筹资模式,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获得资金和资源;另一方面为高达1.2亿的中国在线购物消费者提供一个集网络善意购物,志愿者与公益机构在线互动和慈善公益信息分享的综合性平台。”
  记者从《善淘网2011年全年度透明报告》中获知,在过去一年善淘网所筹集的30多万元善款中,有61%作为“公益援助基金”,被用于支持来自合作机构的15个公益项目,如“一个鸡蛋扶贫项目”、“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等,而剩余的39%则作为“慈善商店发展基金”被用于支持慈善商店这个公益平台本身的发展。
  网络筹款之困
  “麦田计划”现在经营着5个淘宝网店,“麦田计划总社”和“麦田教育基金会”是其中两个主要的网店。记者了解到,其网店出售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内部消化”,其机构志愿者是淘宝店的购买主力军。该机构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民间助学团队,于2010年转型为麦田教育基金会。
  据麦田计划秘书长“种子”介绍,第一家淘宝店是2009年成立的,“当初的想法比较简单,我们有一些宣传资料、志愿者服装,以前都是志愿者直接汇款到麦田的账号,当时觉得开一个淘宝店可以节省一些手续费。”
  “种子”表示,“由于公益网店的主要物品都是内部消耗为主,赚钱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店铺来方便志愿者,以及进行一些网络筹款来增加我们的行政管理费用。”
  “麦田计划总社”的交易量在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据“种子”介绍,“2009年的时候我们一共只有400多个订单,2010年的时候也只有350个订单,到11年时,我们的订单增加到2500个左右。交易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增加了话费充值和公益认捐项目的虚拟产品。”
  据观察,公益网店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些挂靠于公募基金会下的公益机构尝试在网店出售虚拟商品直接募捐,另外一些没有公募资格的公益机构则通过出售机构徽章、文化衫、明信片等纪念品来募集资金,通过经营实物销售后捐出利润的模式来解决筹款困境。
  “麦田计划总社”淘宝店铺的管理者Amy向《新商务周刊》记者讲述了淘宝公益网店的经营之困,“公益虚拟产品是我们店铺的主要销售产品,虚拟产品没有单号,是直接发货的,当购买的数量上升之后,就会面临一个被淘宝默认为是‘虚假交易’的可能性,会被淘宝直接删掉产品。我们之前跟淘宝客服沟通过,他们说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他们删掉之后重新上架。”
  阿里巴巴社会责任部专家霍庆川则对此解释,除非有消费者举报,一般情况下不会删除公益网店的产品,“淘宝支持正规注册的公益机构进驻店铺,对不同类型的机构之间不设门槛。”
  公益网店的管理者,一般由志愿者兼任,或由机构某个部门代理。瓷娃娃关怀协会开办的“瓷娃娃爱心小铺”便是后者。瓷娃娃关怀协会会长王弈鸥介绍道,“我们的淘宝爱心小铺并没有专人维护,只能由宣传部门的同事代为管理。”
  没有专职人员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店的规模和推广,带来经营业绩的受限。王弈鸥说:“我们现在一共只有7个产品,包括我们主打的虚拟产品—‘2.29元,特别的爱—关爱四叶草,关怀罕见病’,它最近的销量是30天内销售81件。我们一年的年收入为20万到30万左右,经营了三年,情况也是差不多。”
  平台搭建者
  据阿里巴巴社会责任部专家霍庆川介绍,去年180多家公益组织通过他们的淘宝网店募集善款超过500万元,此外,还有1100多家公益机构通过淘宝与支付宝募集约1700万元善款,加上淘宝公益项目,阿里巴巴平台一年为公益输送5000万元。
  淘宝作为受众面最广的电子商务平台,以低门槛的准入标准吸引了众多公益机构参与其中,尤其受到草根公益组织的青睐。记者从“NGO淘宝官方网店大全”里发现,已获得民非、社团、工商注册性质的NGO淘宝官方网店为91家,而尚未获得身份的草根NGO淘宝网店为90家。
  “淘宝对所有的商家都是无门槛的,只要你拥有合法的注册手续,淘宝欢迎各种类型的商家,对公益机构来说也是适用的。我们把权力还给淘宝会员,根据商家的信誉度和好评率来对这些机构进行管理。”霍庆川表示,公益项目的真实性和财务公开全靠网友的监督,“我不相信卖‘假货’和评价很烂的公益店能坚持做下去。”
  淘宝对公益机构进驻店铺开放了一些优惠的政策。据麦田计划秘书长“种子”介绍,“淘宝会提供免费旺铺和淘宝量子统计等服务。他们还会推荐你在淘宝公益的首页上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你的网店。”
  “目前淘宝开通了三项对公益机构的免费服务——免费使用支付宝、免费旺铺和免费数据统计服务,累计为公益机构减免至少1200元一年的服务费。我们还在计划筹办更多的免费服务包括取消公益机构的消费者保证金、在淘宝搜索里添加公益广告等。我们一直在考虑为公益机构设定其专属的产品类目,由于一些复杂的因素,具体的标准还在商讨中。”霍庆川说。
  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不定期为公益机构安排淘宝店的交流和培训,今年计划有10场,现在已完成6场。麦田计划和瓷娃娃关怀协会均表示参加过类似的培训活动,瓷娃娃关怀协会会长王弈鸥说:“这些培训停留在比较基础的操作性问题,并没有契合公益机构的切身需要,同时希望淘宝能给多一些的实际支持。”
  淘宝作为一个新型的筹款平台,仅靠客户的好评差评监督捐款去向与项目,仍处被动状态。与之相比,广州环球公益基金创办的“公益淘宝”平台提供了另一种有益探索。“公益淘宝”作为展示各个公益组织和项目的积聚渠道平台,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监督和审核的功能:任何进驻的公益机构和项目必须先经过基金会审核,对网络捐款、项目进行跟踪。
  善意社会的公民
  在中国慈善环境并不明朗的背景下,慈善网店商业与公益更加紧密的结合,带来了一些争议。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对公益的纯粹性仍保有高度的坚持,“我对公益项目加入商业的元素一直非常谨慎,公益项目最好不要和商业经营行为捆绑在一起,我很担心在经营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提成,甚至用公益的资金去投资、做生意。”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并不排斥用商业的手段做公益,“可能一说到商业,中国社会就比较敏感,其实就是要引入商业机制,说白了就是要投入市场、股票中,怎么来做这个资本运作。大家不要觉得商业就是个坏东西,商业也是有商业道德。”
  虽然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对慈善的商业模式保有保留态度,大爱清尘还是应大势所趋,筹办其电子商务的店铺,“公益淘宝店全部卖我们公益的产品,主要以虚拟产品为主,其目的是进行网络筹款,这与某些企业合作进行的商业行为还是有区别的。”
  “在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微公益时代,公民社会与善意社会的理想在每个人心中萌芽,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王克勤说。
  英国社会企业联盟(Social Enterprise UK)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简单的定义:“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
  “深圳残友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社会企业之一,它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大的机会。”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June介绍道。
  1999年9月18日,自幼患上血友病的郑卫宁用母亲留下的30万元遗产,在家中创办了“残友网社”(残友集团前身),从5名残疾人士、1台电脑的打字复印小作坊起步,招纳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朋友,逐渐进入软件开发、动漫文化、电子商务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历经13年的时间,残友集团发展成拥有1家慈善基金会、8家非营利机构、32家高科技社会企业,接纳了超过1000名残疾人士稳定就业的社会福利机构。创始人郑卫宁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残友集团旗下的郑卫宁基金会是集团的股东,以基金会控股的形式可以保证社会企业运转的公益性,集团旗下的所有收入都是交给基金会。我们的企业是有‘造血’功能的,不需要依赖别的公益机构也可以保证基金会的运转。”
来源:新商务周刊  作者:徐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血友风采

友联网创业群:31044219

记得备注自身情况 不然不通过
© 2001-2013  友联网  Powered by 友联网(常州)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4132633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