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实验血液学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卫生部部长、著名血液学专家陈竺院士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表示,要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作用,拟考虑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纳入大病救助保障,同时,将更多血液病治疗药物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包括抗血液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主要类型贫血的药物、治疗止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生物药,以及结合大病救助保障予以试点的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慢粒)。评论:
血液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血液病治疗药物包括抗肿瘤、抗贫血、升白细胞、抗血小板、止血与抗纤溶、抗凝与溶栓等多个方面,涉及药物种类较多,现我们仅从上述提到的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出发,讨论一下小品种血制品的概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蛋白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我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产量及使用量较大,而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产品产量及使用量较小,统称为小品种血制品。虽然小品种血制品占比不高,但对某些疾病的患者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药”。
比如血友病A,在我国发病率约4-6/10万人口,是一种遗传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因缺乏凝血因子Ⅷ,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过度出血,常发生于关节、皮下、肌肉、胃肠道等,甚至可出现颅内出血,轻者影响生活,重者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凝血因子Ⅷ是治疗血友病A所致出血最有效的措施。近几年来,我国血液制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凝血因子Ⅷ更是几度出现缺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国际市场上凝血因子类产品是血制品种用量最大的品种;而在我国,白蛋白居于主导地位,占比达到62%。
受制于技术落后和患者消费承受力的不足,凝血因子类小制品的占比不到8%。随着我国血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人民支付能力的改善,凝血因子等小品种有望获得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约有30余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均可生产白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竞争比较激烈;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品种,产量小,生产厂家少,根据中检所等批签发数据来看,目前仅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产凝血因子等小品种。
由于原料血浆的缺乏,近几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新浆站审批严格,原有供浆员存在流失风险,虽然营养费等逐步提高,但采浆量提升仍比较困难;今年7月贵州大面积浆站关停更加剧了供需的不平衡,未来血制品供应将更加紧张,尤其是凝血因子等小品种。 我国凝血因子Ⅷ等小品种由地方定价,例如,上海市凝血因子Ⅷ(300u)最高零售价为540元。目前凝血因子Ⅷ等血制品出厂价与最高零售价之间存在一定差价,随着供求矛盾加剧,提价可能性较大。目前凝血因子Ⅷ属于0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甲类药品,凝血酶原复合物属于乙类,均未进入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凝血因子等存在提价预期,利好现有生产企业,尤其是未受浆站减少影响的上海莱士和绿十字(中国)生物;中期来看,凝血因子等需求将扩大,利好未来有望新增凝血因子等产品线的企业,如天坛生物(子公司成都蓉生拥有凝血因子Ⅷ的生产批件),长期来看,研发能力强,能提高血浆综合利用度、开发新产品、降低单位成本的公司竞争力强,看好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华兰生物这几家血制品龙头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