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3088|回复: 1

缺铁性贫血与脑溢血——儿童血液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16: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童血液病包括很多种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疾病,比如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血友病。家长如果不及时预防入采取补救措施,即使是贫血也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在本期及下期,王主任将就常见的儿童血液病的防治作深入浅出的介绍。
  一、  缺铁性贫血
  病例回放:6个月的嘟嘟没能像名字一样长得胖嘟嘟的,嘟妈烦恼于嘟嘟的小胃口和大脾气,和同龄的宝宝相比,嘟嘟显得“苗条”很多。去医院做保健,医生说嘟嘟贫血,这可把嘟妈吓了一跳。
  医生点评:宝宝在3~6个月时经常出现“生理性贫血”,嘟嘟在4~6个月添加辅食时没有及时添加强化铁的食物,而只是喝点稀粥,加上先天不足,所以出现了生理性贫血。嘟妈此时可以喂宝宝一些强化铁的米粉和配方奶。
  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食欲及消化功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更可怕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生长发育快,血容量迅速增加,铁的储蓄量“供不应求”。
  宝宝在2~3个月时经常出现“生理性贫血”。
  2.饮食中含铁不足。
  母乳含铁量很低,宝宝4~6个月后如不添加含铁辅食很可能发生贫血。断奶后幼儿饮食习惯不良、拒食、偏食或营养供应较差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其他疾病引起贫血。
  如肺炎、佝偻病、肠息肉、肠寄生虫病以及先心病等也会引起贫血。
  贫血简易观察法
  看小儿眼结膜、口腔粘膜及舌头的色泽是否红润,如微红或苍白常提示贫血的存在。
  贫血的其他表现:厌食、身高偏低、体重不增。宝宝易疲倦、嗜睡、虚弱、烦躁,眼睛发蓝,耳朵发黄,说明贫血已经不轻了。
  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 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无需治疗,以饮食疗法为主。
  2. 提倡母乳喂养,并从出生4个月后、最迟在出生6个月后开始吃含铁的辅食。家长平时让给孩子吃瘦肉、动物血制品及果汁,有助于增加铁质吸收。
  3. 如果孩子饮食记录中有铁缺乏,则无论有无检验依据都可以开始补铁治疗。
  常用的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含铁20%)、富马酸铁(含铁30%)、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1%),口服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1~2毫克/公斤体重/次,每天2~3次,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
  口服铁剂3~4周就能纠正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使HB恢复到正常水平。停药后继续吃贫血食谱2~4个月,以补足铁的贮存量。
  母婴TIPS:
  断奶期推荐每日食谱:鸡蛋1个,猪肝100~200克,绿色蔬菜100~200克,苹果和甜橙一个。
  二、脑溢血
  病例回放:两个月的安安突然哭闹不安,吃奶减少,呕吐数次,面色变白,整晚未安静入睡,不知得了什么急病,真煞家长。第二天去医院,经医生诊断,居然是脑溢血!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会有脑溢血呢?
  医生点评:孩子精神萎糜,面无血色,全身皮肤较白,胸背部有两处青紫块,未见皮肤黄染。颅缝略增宽,前囱门凸,四肢轻抽搐。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我考虑孩子所得的病是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随后的相关检查也证实了我的判断。经住院全力抢救(供氧、输血、补充维生素K等)一周,患儿病愈出院。
  维生素K缺乏与颅内出血
  维生素K是什么
  维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是人体肝脏合成重要凝血因子的辅酶。维K的来源主要通过饮食和肠道内细菌合成。
  母乳喂养的宝宝极易患维K缺乏症。因为母乳中维K含量只有牛乳的1/4,且初乳几乎不含维K,加上母乳喂养者肠道内细菌少,维K合成也少。
  为什么会造成颅内出血
  维K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辅酶,维K缺乏时会引起婴儿自发性出血症。本病多见于生后3天~3个月以内婴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部位            症状
  胃肠道           宝宝呕吐咖啡样物或拉柏油样大便
  皮肤或皮下出血   皮肤出血点瘀斑,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肚脐无故渗血
  脑出血           拒食、呕吐、肤色苍白、前囱门凸,四肢轻抽搐等明显症状
  维生素K缺乏的预防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都应口服维生素K2毫克/次,每天服一次,连服10天,同时乳母口服维生素K10毫克/次,每天服一次,连服10天,就可明显地减少婴儿出血病例,完全杜绝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所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文/王小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8: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爱生命从宝宝抓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血友风采

友联网创业群:31044219

记得备注自身情况 不然不通过
© 2001-2013  友联网  Powered by 友联网(常州)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4132633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