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年前,因为救命药凝血八因子紧缺,一血友病患者母亲那句“世上最悲惨的事,是明知道有救命药却买不到,然后等死”的泣血哭诉,让各界动容。而眼下,类似感叹又有了现实版。据报道,每支售价仅十几元却又是心脏手术必需药品的鱼精蛋白,从7月至今已演变成全国性严重缺货的局面,很多医院因此被迫停止了心脏手术。
据称,鱼精蛋白紧缺的原因是,我国仅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一家生产此药,但目前已暂时停产。而药企停产,有海洋污染、鱼类资源减少的显性原因,但深层原因还是药品廉价、利润低,药企缺少生产积极性。
而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对于由市场掌控的药品生产尤其是廉价救命药生产,政府缺乏必需的长效干预机制――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显示,中国有3家公司拥有鱼精蛋白的批文,但有两家公司已多年未生产鱼精蛋白了,在上海公司也因市场行为暂停生产的情况下,卫生部称牵涉到药品断货的事应由国家药监局负责,而药监局则表示“药品停产属企业的市场行为”。两部委的表态,不说是推诿,至少也证明了政府干预药品生产的苍白无力,证明了有关部门对药品紧缺无有效的防范和应对之策。
所以,随着媒体的持续关注,政府临时干预,上海药监部门13日最新表态称,该市相关企业已加大力度组织生产,9万支注射液月底即可投放市场,让人提心吊胆的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的危机可望暂时缓解。
但在缺乏政府长效干预机制的语境下,这也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能缓解危机却难治断货痼疾,解决不了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及类似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危局。也就是说,如果鱼精蛋白等药品的产销仍无利可图,药品短缺问题就不会绝迹;即使鱼精蛋白不再短缺,还会有其他类似药品会步其后尘。
毕竟,在鱼精蛋白之前,多年来屡有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危机出现,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危局已持续多年。而每当危机出现,有关部门政府都会“及时出手”,让危机很快过去,但这些临时措施无一例外的都没有破解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尴尬危局。
更有甚者,众多传统的廉价药因药企不愿生产,医院不爱用,已被直接淘汰出局,比如仅2006年广东省属医院招标中,因价格过低而被淘汰的药品就达914种。这些药品中,有的有替代品,更多的却没有,让患者及家人深感绝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企追求利润最大化,选择生产或销售能获得最大利润的药品,这无可厚非。但药品有别于其他消费品,除了盈利外,还有公益的特性。所以政府如何在药品的盈利和公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企业有生产廉价救命药的积极性,让老百姓随时能用上廉价救命药,至关重要。
或者,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政府指定一些厂家生产,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障其合理利润,保证这类药品的稳定生存,就是一个最好的平衡点,这也是政府干预药品生产长效机制的体现。
医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但若再不挽救廉价救命药,任由廉价救命药紧缺或消失的危局继续,破解“看病贵看病难”将始终是一句空话。
来源:重庆商报 评论员:刘凤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