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友病这种发病率仅万分之一的疾病在8年前,残酷扎根在现年10岁的小马身上。妈妈卫帮莲担心儿子在学校里受磕碰血流不止,就干脆看着儿子上学“不让他脱离自己视线范围。”三年间,春去秋来,小马渐渐成长,也让妈妈放心许多,卫帮莲从儿子的“同桌”转变为隔墙守望者,可她的母爱依然在延续。
特写
教室墙外,“黑脸妈妈”盯住儿子
“别做小动作了,当心‘黑脸妈妈’会盯上你!”12月5日9:00,气温很低。位于经开区的合肥市锦绣小学,课间短暂的喧闹被一阵铃声结束,校园又归于静寂。
孩子们口中的“黑脸妈妈”正是卫帮莲。这个40岁的中年女人,脸色黝黑,上身穿一件银灰色羽绒衣,下穿宽大的牛仔裤,坐在一张紧靠墙壁的板凳上。背后的教室是三年级一班,是她儿子的班集体。
卫帮莲坐的地方,正好处于学校走廊的“灌风口”,刮来的寒风冻得这个女人不住地跺脚。她坐了一会站起身来,透过教室的后玻璃窗,将视线投向了室内。几名在后排做“小动作”的男孩看到她后赶紧收手。
教室里的65个孩子几乎都知道她,几个调皮的孩子们直言怕“黑脸妈妈”。她常常会在早晨七点一直待到当日下午四点半,在上课期间不时凝视教室里发生的一切,像学校的纪律巡视员。可一到下课,“黑脸妈妈”严肃的神态就会消失,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跑出教室玩后,她会走到教室后排的儿子身边,陪他聊天解闷,头一句话总是“老师讲的课听懂没?”
“听懂了。妈妈,刚才张华(化名)他们几个又在说你黑脸,嘿嘿。”小马将小嘴凑到母亲耳边,卫帮莲听后笑出声:“没关系,妈妈不介意,妈妈只看得见你一个。”
溯源
三年前,妈妈和儿子成了同桌
“她带着孩子刚来时,皮肤还很白,人也比现在胖。”在该校校长王传虎眼里,小马的母亲卫帮莲是一个“执拗得让人感动的女人”。她身上的肤色,是三年来坚守烙下的印迹。
“学校当初知道小马得了这病,出于孩子安全考虑,曾多次善意劝小马换校或退学。”王传虎回忆,卫帮莲听后连说了三个“不可能”,不过包括他在内的校领导还是不同意。最后,卫帮莲写了一封保证书,书中最后一句话打动了校方:“带儿子来上学时,我笑着对他说,‘你跟其他孩子一样。’请敬爱的老师也能多给他一些笑脸。”
抵不住卫帮莲的连番央求,校方终于同意让孩子入学,同时让她想法多看住活泼好动的小马。“让我陪着儿子一起上课吧,啥都不让你们操心。”之后的日子里,卫帮莲成了儿子的同桌,母子俩同坐教室最后一排。
学校里的孩子们口中也多了一个话题。“马卫延,有谁当过你的同桌?”在新同学面前,马卫延的小伙伴有时会故意抛出这个问题。“只有我的妈妈卫帮莲!”小马话音一落,有的孩子会捂嘴窃笑,不知道内情的人问一句“为什么?”
一切只因血友病。小马2岁那年,这种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一的罕见疾病,不幸落在了他身上。医学上,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用卫帮莲的话说:“孩子夏天被蚊子咬了,挠痒挠出了血,想止都止不住。”
记者留意到,小马的膝关节已经屈曲外翻、腓骨半脱位,走路已经很不便。校领导也关注到这个特殊的学生,“小马所在的班级已经成立了帮扶小分队,为小马在校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转折
离开儿子,希望儿子尽快长大
即便这样,在小马刚上完一年级时,同桌的母子还是分开了。小马当时哭闹着不让母亲离开,卫帮莲哄他说:“光缠着妈妈,就交不到更多朋友了。”实际上,卫帮莲做这个决定只因,“让儿子尽快学着独立。”
二年级开始,卫帮莲把板凳搬到了教室门外,小马开始学着独立上课,独自上厕所、接开水,见到奔跑过来的小伙伴试着躲开……一天上午,邻班一个小男孩不慎将接开水的小马撞倒在地,小马胳膊磕破了,血流不止。医生花了好大功夫将小马伤口止住血后,卫帮莲在当日下午就将儿子重新送回课堂。“儿子会明白我的苦心,就是让他尽早成长为一个男子汉。”
10:20,小马上午的课程仅剩最后一堂数学课,卫帮莲感觉走廊内“灌风”越加强烈。授课老师让她坐在教室里避避风,也顺便照顾一下儿子。母子俩有了再次同桌的难得机会。
母子俩同坐最后一排,只有小学文化的卫帮莲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老师每出一个题,她都会看儿子的笔记本上记了没。见儿子能很快算出正确答案,她的笔还在纸上停滞时,卫帮莲会偷偷放下手,轻扭一下儿子大腿,笑着说“比妈妈厉害,加油!”受到了母亲的鼓励,小马也学得起劲了。
一堂课结束,下课后,小马主动上前围着老师问问题。教了小马三年数学的老师卫隐说,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中属于中上游,数学成绩较为突出。“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孩子的性格变了,由沉默内向变得开朗乐观!”这种变化,始于两年前,母子不再一起同桌上课。
小马说,两年来,离开妈妈的照料让他学着坚强。“妈妈倚靠在墙外,风吹日晒让她的肤色变黑,但她透过玻璃窗传递的一个眼神和一个手势,都使我有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艰辛
老旧冰箱,里面装满救命药
11:30,小马放学了,卫帮莲牵着儿子的手,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楼,朝学校附近的始信花园小区的家走去。十几分钟后,记者走进卫帮莲的家,房子仅有20多平方米。房间里,除了斑驳的地面和光秃的墙壁、一张破旧的床,能说出口的“大件”就是一台老式电冰箱了。
卫帮莲说,丈夫马文斌是一家工地的搬砖工,一个月仅有一千多元工资。她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好几份工作。小马患病8年来,家里每月光给儿子治病的钱就要花去三千多元,这对本已贫苦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什么都能省,就是电费不能省。”打开这台老式冰箱后,记者终于明白了卫帮莲突然冒出这句话的含义。
冰箱插着电,箱内却不见一丝肉和蔬菜,全都装的是药品。卫帮莲说,儿子治病用的药品都比较贵,常温下很难贮藏,只能放在冰箱里。“可我这冰箱经常坏,还很耗电,放了这么贵的药品哪还敢放肉。”她说,家人一直想攒些钱买台新的。但上个月卫帮莲被查出了脂肪肝,于是她说,“还是再拖一拖吧。”
一台维系小马生命安全的新电冰箱,无疑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奢望。12:30,记者采访完离开卫家时,卫帮莲叫住了记者,想说什么,最终没开口。
如果你是一名热心读者,心系小马的健康和这户家庭的命运,请捐助给卫帮莲一台冰箱,本报热线4249555随时等待您的电话,我们会把好消息尽快告知这个家庭。
来源:合肥在线 记者吴洋
|
|